首页

女王第一视角调教

时间:2025-05-25 13:55:03 作者:《丹诚相许》亮相文博会 用文献致敬“文化名人大营救” 浏览量:22203

  国家公园成立三年 野生动物种群有啥变化? 一起来看“成绩单”→

  三年前的今天,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5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三年来,5个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一起来看看国家公园三年建设的“成绩单”。

  国家公园成立以来,制定出台国家公园创建设立、监测评估、资金项目等10多项制度办法标准,构建了我国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三年来,我国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藏羚羊增长至7万多头,雪豹恢复到12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试点之初的27只、42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

  三年来,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实现整体保护,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

  三年来,我国实施了野生动物损害全域保险、生态搬迁、入口社区和示范村屯建设、黄牛集中养殖等一批民生项目,近5万社区居民被聘为生态管护员。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 张利民:与国家公园建设同步实施了一批重大民生项目,老百姓收入不断增加,民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

  三年来,我国国家公园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大熊猫等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数量占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的88%,拥有野生大熊猫1227只,占公园总量的92%。三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开展了对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和毗邻的特定区域及外围关联区采取针对性、差异化动态管控,持续实施黄土梁、泥巴山等重点生态廊道建设等工作。记录到大熊猫痕迹点1588个。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白水江片区,首次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同一地点拍摄到了5只不同的野生大熊猫活动的踪影。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红外相机在今年1月17日拍到了一只疑似棕色大熊猫的影像。

  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增长到了近1900只‌。在大熊猫“伞护效应”下,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得到良好保护。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三年来,公园按“一园三区”布局,将分散在林业、国土、环保等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划归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有效解决“九龙治水”问题,完成了国家公园“一块牌子管到底”的历史性变革。

  公园成立以来,三江源地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兔狲、藏狐等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虎豹数量明显增长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规划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历史天然分布区和唯一具有野生定居种群和繁殖家族的地区。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虎豹数量明显增长。

  今年三月的一天清晨,位于我国东北边境的珲春林区,一只虎妈妈和小虎崽嬉戏打闹的场景被林区布设的一台实时传输红外相机正好捕捉到,紧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虎崽也进入了摄像机镜头。同样也是在今年,公园内,摄像机拍到一只豹妈妈照顾小豹崽的视频,为了让幼崽们享用捕获的猎物,豹妈妈四处巡视、值守放哨了几十分钟。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园区内虎豹数量从2017年试点之初的27只虎、42只豹,分别增长到70只和80只左右。更为可喜的是,目前已发现8个东北虎繁殖家族和10个东北豹繁殖家族,幼崽繁殖成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虎豹主要猎物的梅花鹿、野猪、狍子等有蹄类动物,种群数量较试点之初均增长一倍以上。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科研监测处调研员 孔维尧:一个带三只(幼)虎的母虎,它的能量需求比一只成年公虎要大将近一倍,只有在猎物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才会有足够多的繁殖的虎豹雌性个体。正是因为这些能够稳定繁殖的虎豹家族的存在,使得虎豹种群持续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虎豹数量逐年增多,如今这些大家伙们时不时会在红外相机前留个影。拍下这些影像的,就是布设在园区内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它是由95个通信基站和2.8万台红外相机组成的实时监控网,与国家林草局感知系统互联互通。使保护虎豹等野生动物、预防人兽冲、自然资源监测和监管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陈烨炜 王龙 韩志超)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闽北柑橘走俏海外市场

据了解,钱其军师承“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始终致力于通过细胞基因治疗领域底层技术突破推动“疗效为核、百姓可及”的颠覆性治疗实体瘤产品开发。1999年,钱其军教授提出肿瘤基因-病毒治疗方案:将抗癌基因插入到溶瘤病毒中,使抗癌基因在肿瘤内大量复制与表达,达到协同抗癌的极好效果,实现1+1>2的疗效。

“粤东动脉”梅龙高铁全线铺轨完成

据奥地利内政部消息,剩余计票工作30日继续进行,10月3日将进行海外选票计票,最终计票结果将于10月3日公布。在选举中获得议会席位的政党将协商组成新一届奥地利联邦政府。

萨摩亚总理:中国政府的高效让我深有感触

2024年,中国经济首季报迎来“开门红”。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如何看待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二季度如何接续发展,发展信心从何而来?

人民网评:黑土地保护提档升级 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等作出新的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华东首批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飞抵宁波 新通道保障“鲜”入境

高质量发展是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由以资源消耗、劳动力投入以及资本投入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以提质增效、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通过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的卡点瓶颈。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形成的生产力。之所以强调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力必然是新质生产力,是因为新质生产力内含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突破技术“卡脖子”环节,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基于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使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